搜索词志愿者,我们为您找到与志愿者相关的结果32个

  • 火狐浏览器网站 软件下载

    火狐浏览器网站 mozilla.com

    火狐浏览器是一个开源网页浏览器,使用Gecko引擎,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和Linux。Firefox由Mozilla基金会与社区数百个志愿者以GPL/LGPL/MPL三种授权方式发布,2012年1月3日起改用兼容GPL的MPL2。

    百度权重:0 搜狗权重:0 360权重:0 访问人数:66 人    更新时间:2022-05-26 进入官网
  • Mozilla技术支持 网址导航

    Mozilla技术支持 support.mozilla.org

    Mozilla 技术支持是一个用志愿者的热情和员工们的努力来帮助全世界用户的社区。加入我们,一起参与这不可思议的大作战吧!

    百度权重:2 搜狗权重:2 360权重:1 访问人数:40 人    更新时间:2022-05-24 进入官网
  • 中国农业大学 国内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 www.cau.edu.cn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现任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视察学校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并列第六位;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9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64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8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69人。研究生导师165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91人、硕士生导师560人。聘期内兼职研究生第一导师2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9人、硕士生导师127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博士、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1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76个本科专业,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2747名;全日制研究生9651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58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893名;非全日制在籍研究生773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70名。中国农业大学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专平衡、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学校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牵头制定国家农学门类专业认证标准,成为涉农专业建设标准的制定者。农学专业率先通过国家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植物保护、园艺两个专业率先通过中俄联合认证;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拥有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4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学校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此外,拥有1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是获批专业数最多的学校。学校拥有生物学、化学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成了23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和10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2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跃。近五年来,学校本科生在各类创新项目支持下,共发表高水平论文489篇,其中SCI160篇,EI33篇,CPCI2篇,CSCD39篇;学生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10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84项;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3729项。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20年,硕士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3000人,博士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实现专项制招生和培养,2021年全校共设置10个大类、59个专项,“实践-理论-实践”的三段式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校、院基地共241个。推进专业学位双导师制,聘请兼职第二导师727人。强化案例教学,20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科教融合、产教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我校研究生教育成果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奖”5项。研究生在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件15项、三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截止2021年4月,累计建有混合课程、全英文课程、案例课程、课程思政、前沿交叉课程等特色课程共343门。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位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总计有23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已培养了13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0年,学校本科毕业生2746人,硕士毕业生2168人,博士毕业生846人。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先后有27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2017至2021年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项(不含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和青年项目);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名;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9项,其中主报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3项。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和免疫学11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1‰。社会服务工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引领带动的工作思路,探索科技服务地方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学校已与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百余个地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全国27个省建设综合实验站27个、产业研究院3个、教授工作站85个,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实施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学校的专利成果和实用技术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开展面向新型农场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农业干部、基层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创业者、跨界投资者等开展理论政策、素质提升、能力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和服务,达到5.5万人次/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推广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开展。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国际化进程。学校与东欧、中亚、非洲、拉丁美洲、北美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242所大学、研究单位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内设有国际学院、中荷奶业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与培训机构。学校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巴西圣保罗大学合作建设“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并在此机制下开展各项实质性合作。在加强与世界顶尖院校合作的同时,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探讨农业科研与教育合作与交流,成立了“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发起了“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并依托联盟建设了11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心。学校重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与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院校、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坦桑尼亚苏库因大学、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外一流院校和国际组织广泛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学术竞赛、夏令营、交换生和实习等各类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项目。此外,我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权益服务、引领学风建设,引导学生规范有序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校现有学生社团78家,包含思想政治类、志愿公益类、学术科技类、文化体育类、创新创业类等多种类型。国旗班曾获北京高校国旗仪仗队检阅式比赛一等奖;国际交流协会曾获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会议二等奖;向日葵爱心社、绿脉环保协会曾被评为“榜样100”全国最佳大学生社团;峰云社人文科考队、向日葵爱心社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团队”。学校持续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3000余名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等180余项荣誉称号。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热情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将其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学生担当精神与奉献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北京奥运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庆70周年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曾获得北京市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先进集体、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上级表彰。学校现有百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可供学生进行自主的菜单化选择,覆盖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助学等多个领域,“青春悦动温馨家园”项目和“服务三农育英才•志愿人生第一课”项目分别在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银奖。学校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为祖国争光。2010年,以我校学生为主的中国橄榄球女队曾夺得广州亚运会银牌;2017年,学校男子橄榄球队蝉联全国七人制大学生橄榄球锦标赛五连冠;连续两年(2019年、2020年)在首都高等学校春季触式橄榄球比赛中取得甲组冠军。学校足球队在2017年,获得“特步”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超级组全国总决赛亚军;2018年,获得首都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超级组)冠军。田径队近年来也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北京高校运动会中多次获得单项冠亚军,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在艺术教育、艺术团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学校有七个建制完善的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戏剧团、民乐团、弦乐团和音乐剧团。各艺术团在近几年的大学生艺术节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2017年共获得7项奖励,受国家委派由校民乐团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希腊国际音乐节。在2018年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中,合唱团、民乐团荣获两项金奖,弦乐团、管乐团荣获三项银奖。学校合唱团和管乐团连续多届通过了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评估验收。2019年,原创话剧《稼穑之歌》在全国“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中脱颖而出,斩获了本届大戏节唯一最高奖项——“金刺猬”奖。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学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三农”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己任,保持农业优势学科,发展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百度权重:0 搜狗权重:2 360权重:3 访问人数:151 人    更新时间:2022-05-20 进入官网
  • 北京联合大学 国内高校

    北京联合大学 www.buu.edu.cn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学校现设有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4个学院。首都核心圈里的都市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各校区多地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在这里,你不仅能够领略奥林匹克中心的宏伟与壮观,感受学院路学术氛围的严谨与浓厚,还能领略CBD 金融中心的繁荣与忙碌,感受皇城根儿老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博大。学校是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通过畅联各校区的校园网,可实现各校区优质的课堂视频互联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北京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型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0 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8 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 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 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5 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 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 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 个专业获批为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我校本科专业的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有18 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 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学校拥有北京学和工商管理两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中国史、地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政治学等10 个学术型一级授权点, 拥有金融、法律、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交通运输、中医、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国际商务、电子信息、机械、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艺术等16 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其中, 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为教育部学位办教育硕士试点领域, 面向视障生源的中医硕士学科点填补了国内高等特殊教育空白。经济法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科学、特殊教育学、人文地理学和旅游管理学6 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深造空间。“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结合学科布局及综合性大学特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探索围绕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居环境与膳食营养服务体系、城市文化感知与文化传承等全方位领域中的实践应用问题,形成“智慧北京”“人文北京”“健康北京”三个学科集群,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和核心能力提升。和谐共进的教学与科研学校以培养信念坚定、知行合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OBE 教育理念为指导,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 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 门、国家精品教材9 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15 种等。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5 个,市级教学平台10 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 项,市级教学成果奖64 项;6 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4 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 个;学校还设有人居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41 个。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2 项,其中“智能车驾驶脑认知技术、平台与转化研究” “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研究” “博物馆文化旅游价值智能挖掘及展示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世界旅游强国的科学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等8 个项目为国家级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近年来学校共获批9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其中北京学研究基地2017 年、2019 年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教师获批专利752 项。《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三届被遴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首次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多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旅游学刊》被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是旅游类学术期刊中唯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并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我校教师和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至十六届哲社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奖的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北京联合大学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近1550 名。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20 人;在聘特聘教授16 人、教学名师27 人、长城学者10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3 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1 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 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4 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 人、北京市优秀人才27 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科研团队25 个。目前, 学校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理事单位和成员校(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共21 所院校组成),我校学生能够跨校际选修其他成员校涉及文学、艺术、体育、医学、自然科学等11 个学科领域的优质课程, 辅修其他成员校类别丰富的专业并获得辅修证书,享用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领略不同的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充分利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引进来”是指学校积极引进优质教师资源聘为客座教授、开展名师讲学等,“走出去”是指学校通过继续实施 “名校访学计划”,选派优秀学生到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央属高校开展访学,为学生打造更宽广的学习平台。系统完善的学生成长机制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学生成长成才机制: 推进实施学分制改革;试行双学位、第二专业及辅修专业制度、主辅( 副) 修制、双学位制,转专业制度、校级实验班等,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通道。学校以国家级和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设立软件工程、金融学、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教学实验班)四个校级实验班,探索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师资配备优良,聘请学校知名教授和知名企业骨干担任双导师,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市级名师授课比例不低于50%。实验班学生享有各项优惠政策:成绩优异者优先享受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公派出国留学或交流的比例不低于50%; 享有环境良好的专用自习教室;享有单独设立的奖学金和技术实践与创业基金等;学校还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实验班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学校着力于搭建各种平台丰富学生国( 境) 外学习经历,着力于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未来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竞争力。学校与亚洲、欧洲、美洲的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5 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休伦大学学院等开展了“2+2”“3+1”项目;与俄罗斯喀山大学、全俄对外经贸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商学院、波兰雅盖隆大学、日本新潟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建国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开展了在校生交流项目;与美国肯特大学、加拿大加西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开展硕士学位项目等等。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举办孔子学院、与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合作举办独立旅游特色孔子课堂,学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前往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学校设立学生境外学习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出国(境)交流项目。此外学生还可申请北京市政府菁英奖学金。每年我校选派千余名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学校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 中东欧“17+1”合作、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等,参与、组织、举办了多个高端论坛和会议,助力国家外交和首都建设发展,扩大学校国际影响,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近年来我校主办“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 “17+1”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院校联盟年会等重要会议,在海内外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积极引进国外合作院校先进教育资源和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实施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本土化有效融合,并通过聘请外国教学专家、本土优秀双语教师开展双语、全英语教学及非通用语种教学,让学生在校内即可接受到先进的国际化教育。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自4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就读。在这里学生会感受到洋溢在校园里的国际化氛围,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异域文化。知行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德国 SIEMENS 公司、中国中铁、北汽集团、太平洋保险公司、中铁电气化集团、中铁文旅、北京地铁、北京工美集团、全聚德餐饮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专业建设与改造、高新技术应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首旅集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档案馆、京城控股集团等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首旅集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重视实施双证书教育,通过多种政策与制度鼓励学生,参加20多项国内外权威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学校还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和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平台,构建院、校、市、国家四层次学科竞赛体系。承办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并扩展到华北五省( 市、自治区) 暨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教社”杯英语口语大赛等知名竞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通过学分奖励等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我校校级学科竞赛30 余项,每年有7000 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每年获得市级及上各级各类奖项数百项,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0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我校在《2016-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前300》中排名188 位(奖项数量205,成绩59.68),位居北京市属高校第三名。学校积极打造“启明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五年来,“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共立项和结题2375 项,其中国家级200 项、市级918 项、校级1257 项,参与学生近万人次,有近500 人次的教师指导了学生科研立项,发表论文389 篇,申请专利56 项,设计、制作科创实物成果282 件。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注重通过构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到学生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建立就业测评系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咨询,通过求职训练营、生涯体验周、公考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把握职业特征,合理、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规划职业生涯, 提高学生就业实力。学校还设立北京联合大学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基金,多渠道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就业。学校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聚焦北京发展需求,整合校院两级资源,依托专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探索“精准就业服务”和“提升与北京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的双赢目标,分类别、分行业举办招聘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共同助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作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学校依托校级综合孵化园和4 个校级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团队指导和实践活动,并荣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 届毕业生韩磊作为全国唯一大学生创业代表2014 年到中南海参加座谈会,与李克强总理面对面谈创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 左右,就业单位遍及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行各业,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数量逐年上升。(以上数据统计至2021年3月31日)

    百度权重:2 搜狗权重:2 360权重:3 访问人数:151 人    更新时间:2022-05-20 进入官网
  • 首都体育学院 国内高校

    首都体育学院 www.cupes.edu.cn

      首都体育学院(原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是北京市市属院校。座落于北京著名的蓟门烟树景区,毗邻中关村科技园区。  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建院49年来,学院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场馆设施等综合办学实力方面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2004年,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我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总排序第2位,其中“办学资源”和“教学水平”的排序为全国同类院校的第1位。我院的发展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陈至立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不同的时期视察过我院。  学院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233100平方米。校园内建有图书馆、中心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大学生体育馆、田径综合馆、首创游泳综合馆、篮球馆、排球馆、网球馆、武术馆、体操馆、足球场、塑胶田径场、北校区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各类体育场馆除保证日常教学和训练任务外,常年对社会开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每年接待健身锻炼者100多万人次。  学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格局,设置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管理、体育新闻等七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类专业设置中的所有本科专业;除了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外,还招收国内外访问学者,研究生学位课程班及外国留学生。我院还是全国体育院校中能够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两所院校之一。  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约占教师总数的51.9%,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承担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课题,出版大量学术著作。学院建有高水平的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并且设有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基地以及珍珠球训练基地。学院图书馆是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成员之一,与其他院校资源共享,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学院对外交流十分活跃,现已与美国、韩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比利时、希腊等国的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互派学生与访问学者。为适应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我院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先后成立了“北京-悉尼高级体育人才培训中心”和体育赛事管理硕士班。为北京和全国培养高水平的赛事管理人才。  建校以来,学院为北京和全国培养了2万多名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体育科研人员。我院学生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4枚、银牌2枚;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获得金牌6枚、银牌2枚;在第28届奥运会上获金牌一枚,在之后的残奥会上获金牌一枚,银牌一枚,并打破一项残奥会纪录。学校先后承担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会的部分竞赛组织工作,并成功承办了2004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  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院先后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成员布勃卡先生、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先生、国际篮联主席摩卢先生及国际柔道联合会官员来院考察,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做出了贡献。  我院已形成一种高品位、宽领域,既坚持主旋律,又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2000年被北京市授予“文明校园”光荣称号,2001年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全院上下努力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生社团非常活跃。由我院上千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五十年国庆大典、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等多次大型文体活动中表现出色,为学院争得了荣誉,曾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嘉奖。  学院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和地理优势,统筹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扩大办学空间,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首都体育学院建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体育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体育专门人才。

    百度权重:1 搜狗权重:1 360权重:1 访问人数:146 人    更新时间:2022-05-20 进入官网
  • 北京电影学院 国内高校

    北京电影学院 www.bfa.edu.cn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占地667亩,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6000人。  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经过60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推出的全球25 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我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人才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师中大部分是国内外电影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或者电影艺术家,具有丰富的电影人才培养、电影技术应用开发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在电影创作、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国内外影视创作的多项大奖。  学科专业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文学、导演、摄影、电影学和影视技术等5个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础部和培训中心,共计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  硬件设施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试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声音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8万元以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  国际交流  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国际化办学提升办学水平。1984年成为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学校;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2002年当选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年会的执行主席。2008年11月,学院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大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百所成员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长及代表出席了大会。学校先后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电影院校建立了电影专业教育、学术研究、教师互访与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38名国内外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电影学术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学院派出大量教师“走出去”,与各个国家电影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专业交流,执行创作、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先后在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院校学生合作拍摄纪录片、动画片。“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02年由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谢飞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得到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参与,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院校的近千部影视作品参展,已成为在亚洲举办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生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青年原创动画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被称为中国动画短片的“奥斯卡”,参赛作品已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我校是首都北京对外留学生教育、教学最有影响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多次荣获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  学术交流  学校是亚洲电影学术交流的中心,先后开展了学院大讲堂、学院放映厅、校友携片交流、人文讲堂、大师作品回顾展-世界电影大师作品回顾展等各类活动,举办了文学系金字奖、摄影系先力奖、 “动画学院奖”、导演系导演奖、表演学院奖、声音学院奖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的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理论家、管理和技术专家等来校任职、讲学、交流。  校园生活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颇具“电影味”。学校有大学生电视台、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联盟等优秀学生社团,各系(院)有青年记录影像小组、锐影评团、电影合作社等优秀学生社团。每年举办艺术创作、作品展映、佳作评选、各国电影周、民族电影周、电影音乐会、体育节、校园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艺术院校女生节、首都高校最社团之夜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其中校园歌手大赛已经成为首都高校优秀学生活动品牌。学校注重实践教育,构建了以军训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毕业联合作业及毕业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京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留下同学们的足迹和思想历程。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大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立体地呈现出一个校园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电影特色突出的大学校园。  育人成就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长卫、张黎、侯咏、赵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许晴、胡亚捷、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黄晓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创实力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所拍摄的一万余部电影作品中,由我校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占70%左右。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发展远景  自新世纪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从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自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明确提出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当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电影强国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进“5+1”战略,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而努力奋斗!

    百度权重:3 搜狗权重:2 360权重:3 访问人数:107 人    更新时间:2022-05-20 进入官网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国内高校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www.lvtc.edu.cn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位于六安市正阳路1号。学校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城市建设学院(下设园林技术系、建筑技术系)、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下设机电技术系、汽车技术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下设电子技术系、信息技术系)、经济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会计系)、人文艺术学院(下设服装设计系、艺术设计系、文秘系)、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幼儿教育与旅游管理学院和思政部、基础部、中专部八个二级学院三部;教学、行政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万㎡,总建筑面积29.82万㎡。建校以来,先后投资近3.2亿元,建成占地28万余㎡园林绿化区、12万余㎡自然水景区、2.4万余㎡的校园文化广场、8000㎡南大门广场,建有197865㎡的教学行政用房、14625㎡的一体化教室、86098㎡的实训场所、9300㎡的图书馆、15000㎡的体育馆、69405㎡的学生公寓、12173㎡的学生餐厅、11643㎡的大学生活动中心、2480座的水上演艺广场、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2个(一个为塑胶)和汽车驾驶实训场、水上高尔夫训练场、龙舟训练场等等。各类教学、生活、服务、活动设施完善,呈现了现代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大学形象,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学校现有教职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362人),高级职称1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36人)、双师素质教师31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全市模范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坛新秀27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多人。固定资产总值3.15亿元,拥有支撑所有专业群实践教学的十三大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建筑技术实训中心、园林技术实训中心、工商管理实训中心、旅游管理实训中心、财务管理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服装设计实训中心、电子技术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中心、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和英语教学网络中心),拥有各种实习实训室176个,省级示范性实验实训中心3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实训中心3个,校外实训基地119个,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14.02万元。图书馆藏书53..65万册,电子图书8427GB,各种专业期刊6243种,并拥有中国知网、超星数字、万方数据等网络文献资源。学校开设专业有: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会计、连锁经营管理、互联网金融、无人机技术、移动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文秘、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通信、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45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学校秉承\"学以致用,惟志惟勤\"的校训;明确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开放活校、改革兴校、创新强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把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省内一流、全国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构建了\"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形成了\"播撒创新精神种子、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文化浸润、人格养成、能力固本、素质铸魂\"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有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建设定位是: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规划,将专业与产业对接,以机械制造类、现代服务类、电子信息类、建筑类专业群建设为重点,带动其它专业建设,凸现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逐渐凝炼形成了\"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勤恳奉献,团结奋进\"的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精神, \"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教风和\"忠诚廉洁,志勤兼备,好学敏求,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建立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培训基地、省高师培训中心职教分中心、省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资格单位、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六安农民学院执行院长单位、六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使得学校集普通高等教育、高级技能培训于一体,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并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校以来,全校上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多项工作特色明显,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全省许多部门举办的检查、评估和竞赛中获奖,多项工作处于全省同类高校领先地位。教学工作方面,全面推进\"3+3\"课程模块教学,大力开展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并实施了教师准入制度,建立了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荣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方面,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后勤工作方面,荣获“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全省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级节水单位”、“安徽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安徽省高校餐饮行业先进集体\";学校为“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六安市直双拥先进单位”、“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六安市文明单位”、“六安市第三届文明单位”和“六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传习基地”;蒲公英支教团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和安徽省“十佳社团”。2010年学校在以\"优秀\"成绩通过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础上,又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实现了省内一流的办学目标。2014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高水平通过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同年又成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立项单位。今后,学校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以法治思维治校,以志勤文化立校,以开放理念活校,以改革精神兴校,以创新特色强校,为把学校建设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创业型高职院校而奋斗!

    百度权重:1 搜狗权重:1 360权重:1 访问人数:87 人    更新时间:2022-05-20 进入官网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国内高校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www.cqyu.edu.cn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重庆市团校,1987年成立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06年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秉承“明德笃学、求真强技”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培育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提倡“向善向上、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创建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推进学院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扩大影响。学院现有北碚、巴南两个校区,北碚校区坐落于重庆高新区歇马拓展园,巴南校区坐落于重庆高职城。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室59个,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基地63个,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在校学生10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26人,“双师”型教师200余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设有经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健康医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共有招生专业29个。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重点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台,培养学生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积极拓展学生成长发展平台,现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市民学校服务团、科创中心、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活动组织及社团24个,社团活动百花齐放,团学活动精彩纷呈,育人效益成效明显。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1854人次,参加国家级比赛136次,获得省(市)级及以上荣誉或奖项182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培养了“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优秀志愿者”“团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学院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先后与京东方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华夏航空、华龙网等市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航空学院、华龙网学院、医学院等二级企业(产业)学院,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遴选成为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培育建设单位、重庆文化产业孵化基地、重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青年干部培训基地、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重庆市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重庆市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等。

    百度权重:1 搜狗权重:1 360权重:0 访问人数:79 人    更新时间:2022-05-20 进入官网
  • 找实习 人才招聘

    找实习 zhaoshixi.com

    找实习是SPC学生合伙人旗下的一个公益网站,旨在为全国学生提供全面、及时和有效的实习、工作、兼职、志愿者等职位信息。

    百度权重:0 搜狗权重:0 360权重:0 访问人数:28 人    更新时间:2022-03-28 进入官网
  • 基金会中心网 股票综合

    基金会中心网 foundationcenter.org.cn

    基金会中心网由国内35家知名基金会发起,旨在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提供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建设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机制形成和公信力提升,培育良性、透明的公益文化...

    百度权重:1 搜狗权重:0 360权重:1 访问人数:20 人    更新时间:2021-12-14 进入官网
提交站点
提交文章
提交小程序
提交公众号